今天主要的行程是墾丁的西線,墾丁西線主要包括龍坑生態保護區、龍磐公園、鵝鑾鼻燈塔、船帆石這些景點,西線的旅遊資源比東線要豐富,而且有些地方像龍坑的一些植物需要人幫忙講解,所以我們這天就定了包車一日遊,司機兼職攝影師,還配一個講解的導遊。
船帆石
船帆石位於墾丁與鵝鑾鼻之間,為附近臺地所滾落下來的巨型珊瑚礁岩。由於它遠看像揚帆進港的船帆,因而得名。走近看的話,據說比較像美國總統尼克松,但是我是沒看出來,倒像是一個孤獨的老人,靜靜地矗立在海邊,眺望遠方。船帆石周邊都是黑色的珊瑚礁,碧綠的海水拍打著礁石,空氣中瀰漫著海風的味道。礁石可以下去,但是路不太好走,容易跌倒,我們就遠處看看拍照了。


鵝鑾鼻公園
鵝鑾鼻公園位於臺灣最南端,為臺灣八景之一,公園內有一座燈塔,塔身全白,為圓柱形,是南部海域的指引明燈。去燈塔的路上會穿過一片大草坪,草坪四周矗立的椰子樹,葉子被太平洋的海風吹的嘩嘩作響。

遠處的雲又好像近在咫尺,觸手可及。

沿著草坪向海邊走,鵝鑾鼻燈塔映入眼簾,塔身全體白色圓形,塔底周長110米,像巨人般巍然屹立在海岸,塔內燈光每隔10秒鐘自動閃亮一次,光力可達20海里,據說是遠東最大的海上燈塔,有“東亞之光”的美稱。燈塔四周被白色的圍牆包圍,燈塔真的很出片,我們一行人在燈塔這裡耗了很長時間。

龍蟠公園
如果墾丁西線海景最好的地方,我一定會推龍蟠公園,也是墾丁最喜歡的地方。龍蟠公園由於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蝕,形成了石灰岩洞、滲穴、崩崖、紅土等地形景觀,是一個海邊的開闊空間,無需門票,全天開放,景色非常壯觀壯闊,進入到海邊是一條長長的紅土路。


攝影技術太差,照片真的拍不出身臨其境,海天一色的感覺,站在崖邊,看著一望無際的太平洋大海,海水藍的就像藍寶石一樣,太陽光下波光粼粼,浪花朵朵,吹著撲面而來的海風,令人心曠神怡,都忘記了頭頂的烈日暴曬。

龍蟠公園出來邊上有幢白房子,房子裡面有個咖啡館,這是天色轉陰,墾丁的天氣變幻莫測,建議可以收藏幾個優質的墾丁室內景點資訊備用,幾個孩子對路邊的花草明顯更感興趣一些。


龍坑生態保護區
龍坑生態保護區,保護區位於恆春半島東南端岬角,介於太平洋與巴士海峽交界處,是東海岸最接近南面的一段,緊鄰鵝鑾鼻公園,是佳鵝公路的起點。龍坑生態保護區有多達215種珊瑚礁海岸植物,也是許多鳥類和爬行類生物的家園,由於形狀像條龍,所以得名龍坑。

保護區對公眾開放免費參觀。進入龍坑必須事先向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申請,先去國家公園簡報中心聽簡報,所謂簡報是一段介紹龍坑生態保護區的紀實片。自管制站至保護區核心距離來回約2.6公里,往返步行約需1.5小時,這趟自然之旅,領略龍坑獨特的地形及豐富的生物。
來龍坑的人並不多,當天除了我們外,也就偶爾遇到稀稀拉拉的幾組人,滿地的落葉和耳旁的鳥叫聲,無不在詮釋著他的原始風貌。


穿過一片灌木叢形成的防風步道,逐漸靠近太平洋和巴士海峽交界的珊瑚群礁海岸,有四通八達的木棧道架設在獨特的崩崖地形上,此時天氣也變得陰沉,更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,姐姐到時特別喜歡這個時刻,肆意的在棧道上撒歡。


木棧道配合黑色的珊瑚礁石,再加上陰沉的天空,會有一種末日的孤寂感。

龍坑剛還是我們今天的最後一站,沒有行程的憂慮,所以我們在龍坑肆無忌憚的浪費時間,直到落日降臨。當太陽緩緩地接近地平線,天空被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。海面波光粼粼,反射著夕陽的餘暉,彷彿是無數金色的碎片在水面上跳躍。

完美的落日,也為我們的墾丁之行畫上圓滿的句號,墾丁很美,下次還來!

寫在最後
2天的墾丁之行真的意猶未盡啊,初識墾丁是因為海角七號,龍坑、龍磐公園和鵝鑾鼻燈塔都給我們特別大的驚喜,而且墾丁的人相比臺北更加友善,幾乎我們遇到的每個人都特別友善,之前看《聽說》的時候,特別喜歡彭于晏的爸媽,墾丁這裡人們給我的感覺就特別像彭于晏的爸媽。下次再來的話,其實可以悠哉悠哉的在墾丁呆上一星期,慢慢的感受寶島的大美風光和風土人情。
延伸閱讀
- 墾丁室內景點:精選博物館、展館與特色體驗景點清單
- 墾丁雨天備案景點推薦
- 恆春半島深度文化體驗指南
- 台灣最南端特色展館巡禮
- 親子友善的墾丁室內空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