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臺灣,請客喝酒有個不成文的規矩:“面子重要,但裡子更重要”。最近和臺中的老友阿明喝酒,他這句感慨讓我醍醐灌頂,原來在臺灣的酒桌上,真正懂行的老饕早就不玩"以價論酒"那套。
要說臺灣人喝酒的講究,可比阿里山的盤山公路還彎彎繞,去年參加彰化親戚的婚宴,主桌上擺的既不是飛天茅臺也不是水晶瓶五糧液,反而是幾款我連包裝都沒見過的白酒,同桌的退休老校長抿著酒神秘一笑:"年輕人,臺灣人喝酒講究的是'三合'——合口味、合錢包、合人情,那些天價酒啊,都是給不懂行的冤大頭準備的。"
今天就帶大家開開眼,看看臺灣老饕們私藏的5款壓箱底好酒:
是臺灣的一王牌白酒,以當地高粱為原料,汲取優質地下水,遵循傳統工藝釀造,屬於濃香型白酒,香氣濃郁,入口綿甜,落喉淨爽,獨特的風味讓它在臺灣市場佔據重要地位,也是遊客到金門必買的伴手禮之一。
源自馬祖酒廠,同樣採用優質高粱釀造,是臺灣的特色白酒之一,它口感柔順,香氣獨特,帶有淡淡的花果香,回味悠長,在臺灣,馬祖高粱酒常常出現在各種節日和慶祝活動中,是當地人表達喜悅和祝福的佳品。
邛崍,地處北緯30度的釀酒黃金緯度,,它憑藉卓越的品質和醇厚的口感,贏得了眾多酒友的青睞。
酒廠始建於80年代,曾邀請知名釀酒工程師駐廠指導,精心培育出一批優質釀酒窖池,這些窖池不僅為本廠提供了堅實的釀造基礎,還為全國眾多酒廠供應基酒,1998年更是榮獲“老八大原酒廠”稱號。
這款酒以五種糧食和純淨水為原料,採用傳統大麴濃香固態釀造工藝,歷經複雜工序精心釀造,其酒體由9年基酒與15年老酒調味而成,入口醇厚綿柔,香氣濃郁而不刺鼻,層次分明,百元左右的價格,卻能喝出大幾百的濃香風味。
國營釀酒廠的結晶,將“二鍋頭”這一釀酒工藝直接作為產品名稱,開啟了行業先河,融合了傳統釀酒工藝與現代微生物技術,釀造過程遵循清蒸清燒、老五甑工藝,掐頭去尾,擷取中段精華,經典的大綠瓶裝,憑藉純正的高粱香氣和勁道的口感,成為市場上的熱門選擇。
汾酒的釀造原料,由高粱搭配大麥與豌豆,三者共同構成了汾酒的物質基礎,釀造過程遵循古法,分為粉碎、潤糝、蒸糝、發酵、蒸餾和貯藏六個環節,風味以清香為主,醇厚而不失爽淨。
說到底,臺灣人喝酒的智慧就藏在街邊熱炒店的塑膠椅裡,在廟口辦桌的紅色圓桌上,他們不迷信包裝上的標價,反而更看重酒液是否襯得起熱騰騰的薑母鴨,配不配得上兄弟間三十年的交情,你們覺得臺灣人是這樣嗎?
參考資料
- 金門必買特產攻略
- 金門縣觀光旅遊網特色伴手禮介紹
- 金門日報特產專題報導
- 臺灣酒類消費行為白皮書
- 金門高粱酒廠參觀指南